“我們不說誰說?我們不干誰干?”
“我們的模樣,映照在夢想的墻上,從天真浪漫的最初,到擁抱一切的遠方?!?/p>
1921年,悶濕多雨的上海,一批懷揣共產(chǎn)主義思想的年輕人從五湖四海而來,以一場會議之名,走到了一起,“是該建立中國的共產(chǎn)黨了”。
《紅色的起點》是中國國家話劇院在2021年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推出的重點劇目,由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任總導演,羅蘭任導演,以當代的審美觀照史實,著眼歷史人物塑造,既強調(diào)青春洋溢的革命氣質(zhì),又注重開天辟地的歷史思辨與史詩格局。
6月29日至7月1日,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104周年之際,這部作品將登上國家大劇院戲劇場的舞臺,用青年演員的赤誠熱血,帶觀眾感受理想之火、信仰之光,重溫中國共產(chǎn)黨誕生的偉大歷史時刻!
話劇《紅色的起點》以葉永烈先生的長篇紀實作品《紅色的起點:中國共產(chǎn)黨誕生紀實》為創(chuàng)作藍本,在忠于文獻史料的基礎(chǔ)上,調(diào)整了原著的線性敘事結(jié)構(gòu),選擇1919、1920、1921年的三年“大事記”,以政論體與人物敘事交織的手法,將陳獨秀、李大釗、毛澤東等革命先驅(qū)的思想交鋒濃縮于舞臺之上。
中共一大會址、老漁陽里2號、新漁陽里6號……主創(chuàng)團隊參考大量珍貴史料和歷史內(nèi)容,采用歷史與現(xiàn)實相結(jié)合的紀實手法,融合運用詩歌、歷史、紀實等多種表現(xiàn)形式,通過全劇五十多個角色的“群像式”展現(xiàn),化作一幕幕充滿生命力、感染力與思辨力的舞臺畫卷——既有《新青年》里喚醒民族的疾呼,也有北大紅樓中點燃理想的講壇;既有上海石庫門匯聚革命星火的聚首,也有南湖紅船開啟偉大征程的啟航。
總導演田沁鑫曾在采訪中表示:“這次的創(chuàng)作就是想和百年前的那群青年,進行一個跨世紀的交流。如何用今天青年人的表達和對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致敬和熱愛,來回望黨的百年紅色起點,這個連接、這次握手、這次心靈碰撞,是我們想要做的一堂生動的黨史課。我們要讓今天的年輕人在劇場里找到自己的精神坐標?!?/p>
青春化敘事,共鳴感MAX!演員們一人分飾多角,在歷史講述者與歷史人物的角色身份中靈活切換。大量的跳進跳出,演員們在精神和靈魂層面與角色原型達到高度契合。以青年之熱血、青年之智慧、青年之擔當,叩響當代青年的心扉——那份赤誠與熱血,穿越百年,依舊滾燙!
沉浸式舞臺,戲劇張力拉滿!對比強烈的紅與黑色調(diào),象征著革命的熾熱與冷靜;極簡風格的桌椅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,瞬間變幻多個標志性場景;幾何線條切割的舞臺空間,讓視覺中充滿了“棱角”;十幾塊多媒體電子屏環(huán)構(gòu),讓觀眾在歷史與現(xiàn)實的疊影中見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星火燎原;融合電子元素的舞臺音樂,成為連接兩個時代的情感紐帶,成為當代年輕人與百年歷史的一場精彩對話。
導演羅蘭表示:“作品講述的是一百年前青春熱血的年輕人,他們希望通過革命去改變社會現(xiàn)狀。這個熱情的狀態(tài)應該是紅色。無論是舞臺還是多媒體,線條一定都是直角的,這是革命的冷冽感和突破感。所以最后方案中顏色基調(diào)集中在黑色、紅色,黑色代表冷靜,紅色則代表內(nèi)心的熾熱。”
不是教科書上的鉛字,是滾燙的心跳與吶喊!
不是遙遠模糊的剪影,是與你我同齡的熱血青年!
信仰之光,照亮當下!這個“七一”,讓我們走進《紅色的起點》,在關(guān)于初心、理想與選擇的精神洗禮中,感受信仰的力量,汲取前行的動力!